前几个月部分银行频频出现贷款负增长的情况。近日也有媒体报道称,6月第一周,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仅66亿人民币,信贷市场并没有如期出现回暖态势。
刚刚过去的5月,在稳增长声声紧情况下,央行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932亿元,超出此前市场不足7500亿元的预期。市场认为,6月份贷款增长可能出现“小井喷”,然而,第一周四大行却仅增长66亿元。笔者分析,惜贷情绪严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将会更低更谨慎。这种状况的出现,应从正反两方面思考。从积极方面思考,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在提高,管理风险的能力在增强,对贷款风险更加谨慎和警惕了。不像过去,保增长救经济政策一出,就盲从盲目发放贷款,不惜酿成贷款风险,给未来经营带来压力和隐患。
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银行惜贷背后折射的是经济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被动局面和不景气状况可能加剧的矛盾。银行业从属于金融服务业,服务谁呢?主要服务于经济体。也就是说,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金融。反过来金融又反作用经济,金融状况是对经济的反应,是经济现象的缩影。银行贷款增速慢,个别银行贷款呈现负增长,从以下方面找问题:要么银行不愿意贷款,要么实体经济贷款意愿不强,要么两者兼有。
目前,实体经济整体处于不景气状况,对贷款需求不足成为必然现象。国有企业利润增速下滑,导致国企扩张速度放慢;民营企业经营处于困难状况,也不敢贸然贷款负债求发展求扩张;中小微型企业困难状况没有丝毫好转,又呈现继续恶化迹象。造成整个企业对贷款欲望不强。从具体产业来看,房地产受调控因素影响,银行对其贷款限制性条件不少;家电汽车生产销售都在低迷状态;外贸企业困难重重;重点在建续建大型工程项目启动缓慢等等。大多数产业企业不敢贷款,大多数银行也不敢放贷。出现了一个多年不见的怪相:企业不愿意贷款,不敢于贷款;银行不愿意放贷,也不敢贸然放贷。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信贷市场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最后导致美国政府向银行金融机构注资。
从银行内部情况看,银行除了担忧贷款风险以外,还有其内部原因。央行最新一次降息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存款明降暗升,使得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在1个百分点以上。贷款收益驱动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另外,从1季度底后,银行存款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使得资金头寸紧张,贷款融资成本上升。同时,银行业正在加速转型,摆脱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发展中间业务、代理业务和投行业务等,都使得银行放贷意愿下降。
但是,毕竟目前我国信贷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仍是银行盈利的大头来源。贷款增速慢甚至金融机构惜贷,企业贷款意愿不强,都折射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趋势没有回头迹象,折射出我国实体经济遇到了空前困难。当务之急是迅速扭转经济的困难局面。通过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措施,大幅度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调动企业积极性,激活百姓消费。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消费意愿强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刺激消费。彻底将内需消费拉动起来。投资这驾马车不能完全停下来,包括重点在建续建工程项目一定要尽快启动,及早完工。出口这驾马车还应保持匀速。
总之,只有宏观经济面根本好转,才能激活信贷市场。同时,信贷市场在促进实体经济复苏上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袖手旁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