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山东超峰
导读: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凭借其“特色”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中仍能保持稳定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备受世人瞩目。虽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其稳定性。下面这篇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为您解读中国“特色”的强势经济。
游刃有余的中国
中国的经济有多强劲?
尽管近期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比评论家们想象得坚挺。
中国凭借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比如,截止到四月份的一年里(译者注:意思是“到今年四月份为止的这一年”与“上一个对应时期”相比,比较的周期是“一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房屋建设和电力输出量增长大幅放缓,该消息对全球股票市场和商品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再比如,本月该国央行放宽货币政策,此举产生的影响不亚于美联储宣布一项决定。又如,上周末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对于市场来说,同样是强调保增长,他的话可比从那些欧洲领导人嘴中说出来的话更有分量。由此可见,从未有哪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比中国的更受广泛关注了。
但就如本期特别报道所述,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可能会显的杂乱不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十分低效,且过程并非那么公平。但外界最大的担忧——如果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比如欧元崩溃,其经济增势就可能毁于一旦——并非有充分根据。眼下中国经济要比抨击者们所担忧的要更有韧性。但不久之后,隐藏其中的巨大困难将一一浮出水面。
是不合理,不是不稳定
外界往往把中国当做出口导向型高效经济的典范,但其中却另有文章。去年经济增长有超过一半来自于对机械,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净出口却一点忙也没帮上。其中有太多投资由国企(SOEs)完成,它们往往得益于隐性补助,受保护的市场和政策鼓励性的贷款。从北方大草原上的鬼城到南海岸的奢侈景点,糟蹋浪费的例子随处可见。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型对中国人民来说也并不公平。利率管制让银行可以付较低的利息,从而榨取储户。阻碍竞争的壁垒使得国企可以将产品高价卖给消费者。中国的户口制度使得农民工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服务,原因就是他们虽在城市工作,却仍背着一个农村户口。专横的土地法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欺诈农民,其通过从农民手中低价购买农地用于开发,且其许多收益流向了官员的腰包。
这种任人唯亲和恣意挥霍的行为不免使评论家将中国和其他快速兴起的经济体做比较,这些经济体之后都经历了突如其来的衰落。近期有个比较,是与发生1997-98金融危机前的亚洲四小龙做对比。四小龙的高投资率只维持了一阵子的经济增长,但这也使得金融系统变得十分脆弱,且当出口受挫,投资衰退和外资撤离时该脆弱性便一览无余。评论家指出,不仅中国政府投资速度比四小龙还快,而且国内银行和借贷者都在大肆放贷,2008年信贷额是该年GDP的1.22倍,2010年的信贷额却飙升到该年GDP的1.71倍,这是政府推行一轮“借贷刺激”计划的结果。
然而,中国体制的不公平性铸就了其不同寻常的韧性。跟四小龙不同,中国几乎不依赖外债。其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对本国人民的压榨,而非外国投资者,他们既靠不住又能随意撤资,比如类似撤资行为就曾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发生在过(如今这一幕正在欧元区重演)。占有中国GDP51%的储蓄率甚至都高于其投资增长速度。其高压性国家主导型金融系统提倡未雨绸缪,将储备金用来处理还款延误和违约。
最明显的是,中国的银行资产具有高度流动性。它们的吸收存款的能力远远高于发放贷款的能力,并且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这使得银行不惧怕展期,而且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减记不良贷款。况且后面还有中央政府做后盾,其正式债务大概只占GDP的25%。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可能是50%,但中国显然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对任何一家资不抵债的银行进行资产重组。
一旦对欧洲出口锐减,该财政空间也能给政府再次进行经济刺激的余地。在西方遭受信贷危机冲击的时候,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有很多投资对象。比如,它可以加倍努力扩大乡村卫生保健范围。在中国,仍然是平均1名家庭医生面对22,000个人的局面。如果中国老百姓知道他们年老之时仍然可以受到国家照料的话,他们可能就会多消费,少储蓄了。(而目前,)中国家庭消费只占其GDP的1/3多一点。
主动权在我这
(与此同时,)上述现状凸显了中国所面临的长期问题。但同样是帮助中国抵御未来几年冲击的种种巧合与不合理性,最终却会反过来阻碍中国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与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将不再保有其惊人的高储备率。资本也已经开始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厌倦了存款低收益的储户正在寻求其他资金增值方式。其中一部分人正寻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的方法,这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截止到4月份的一个年度里,中国的银行储蓄增长率达到历史最低点。
因此中国将不得不学着如何更加聪明地运用资本。这就将要求政府降低私人投资利润丰厚领域的门槛,而这些领域仍然被效率低下的国企所主导。同时要求政府放弃对银行进行特殊照顾,要求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制度,更不用提接下来的十年内所必须的政治与社会改革。
中国改革发展的“设计师”们任重道远,但他们还有时间去作出改变。悲观主义者可能会将中国与日本做比较,在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跟中国差不多,也是一个债权国。但不同的是,日本直到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1.2倍(根据市场汇率计算)时经济泡沫才开始破裂。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那个水平的话,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是美国的5倍——那还早得很呢。
相关词语:
1.keep a fifth of their deposits in reserve at the central bank
20%的存款准备金率 (意译)
2.SOE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国企
3.creditor nation 债权国
4.Asian tigers
“亚洲四小龙”在英文里的翻译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简称“NIEs”,意即“新兴工业经济体”,特别是在学术类期刊书籍中一般都译为NIEs,很少用直译。但英文中也有用“East Asian Tigers(东亚老虎)”、“Four Asian Tigers(亚洲四虎)”、“Asia's Four Little Dragons(亚洲四小龙)”指代亚洲四小龙的说法。(此外,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中文使用地区,亚洲四小虎另有所指,指的是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都像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一样突飞猛进,因此得名。)
5.export-led efficiency :请高人指点
金融术语解释: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背景知识: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语中“平成景气”基本与此同义,但有时也包括此后的经济萧条阶段。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