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只靴子落地。
10月最末一个周末,不仅迎来创业板两周年,市场流传多时的中国金融系统高管任命也最终出炉: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替刘明康,原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走马证监会,农行董事长项俊波履新保监会。
中国经济正值微妙时刻。外围市场波动也引发国内诸多担忧,温家宝总理所谓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也引发诸多涟漪。如此情况之下,这一人事变动引发诸多解读。其中公众关心的莫过于证监会之变。
目前,各路人马纷纷撰写“公开信”,直陈新晋主席郭树清,或是建言,或是献策。市况低迷之下,大众无不希望新官能带来证券市场改革三把火,10月末的一波反弹也被不少人士解读为与新主席有关。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千头万绪,然而完善发行、退市制度,却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国二级市场彻底市场化的前提。价格机制不理顺,再多监管条文只是“指标而不治本”。
有着海外背景、又曾荣获两届“孙冶方”奖,作为新一代技术官僚代表的郭树清向来被外界认为素有学者风范。对比之下,尚福林作为在任时间最长而唯一无“海归”背景的证监会主席,其在任9年时间,中国A股也几经变迁:上任当日,上证指数1382点;2005年则重归千点,2007年则最高达6124点;今年10月,沪指则险些触碰2300点大底。
如何评价尚福林作为,相信时日一长,各方自有公论。盘点其任期之内,股权分置、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创业板、转融通相关产品及制度推进可圈可点,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在容量上大有突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沪深两家交易所IPO筹集资金总计721亿美元,首次超过香港和美国;沪深两市的股票市值总计达35700亿美元,已经次于纽约证交所。
平心而论,以中国股市今日之体量,加上中国经济加入WTO十年来的开放度,当前市场已非单一玩家能够左右,“政策市”窠臼不复当年浓厚,其反应经济趋势的预见度亦大有进步。然而,在暴涨暴跌、投机成风、老鼠仓泛滥等诸多乱象背后,仍旧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仍旧存在大而不强、法治欠缺、人才匮乏等弊端,最为关键制度短板尤其在于发行、退市制度缺失。
盘点监管者得失,指数并非唯一衡量,但是却道出投资者的万千衷肠。根据《凤凰网》随机调查,今年来账户发生亏损的股民占到95.8%,其中亏损超过70%的股民达到15.2%。
在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上,“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很是醒目。然而讽刺的是,近些年市场低迷,加上再融资与扩容,使得A股被指斥为“圈钱”之声再起,称其“仍处强盗贵族时代 中”。中国股市脱胎于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的主旨之中,政策色彩不可小觑。二十年来,诸多运行机制不畅则直接与间接与此有关,不彻底市场化的结果导致如今诸多两难境地。
最为典型也最集中暴露中国资本市场特征的当属创业板。根据Wind统计最新数据显示,一方面在271只创业板股票中有209只个股复权价格低于其上市首日收盘价,比例接近八成;另一方面创业板高管累计身家高达2553.35亿元,财富过亿元的董事长就有164位,而创业板高管辞职的消息也屡屡见诸报端。
创业板的冰火两重天背后,表面是中国投资者惯有的“炒作”习性,深究下来,却是在于投资渠道的匮乏与二级价格市场化不彻底之过。
当前,发行定价虽然表面上市场化,却缺乏新股配给市场化作为必要配套。在成熟市场,新股发行与否,全在市场状况,因此发行者会自动根据状况决定是否IPO;反观中国A股,“上会”通过与否,则更多受制于行政审批,更加上无退市之虞,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始终炙手可热,使得无数公司把上市融资作为终极目标,设租寻租并不少见,导致中小投资者对于扩容谈而变色,更是难以接受“破发”。
如何将发行制度从核准制逐步过度到注册制,退市制度如何从“无”到“有”,这需要打破当前诸多利益樊笼,需各方智慧突破。不过,类似事件在中国资本市场并非没有先例。以尚福林在任期间,最受争议“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姑且不论评价成效,但是尚福林将这一涉及多方利益的话题下放公共讨论,这一举措值得赞赏并应该得到继承。
回头审视,何为有效监管?国际证监会组织证券(IOSCO)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尺,他们总结了证券监管有三大目标: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减少系统风险。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监管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友善的博弈场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改革之路尚未完成,“开弓没有回头箭”之言并不落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联系作者 jin.xu@ftchinese.com )
10月最末一个周末,不仅迎来创业板两周年,市场流传多时的中国金融系统高管任命也最终出炉:原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接替刘明康,原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走马证监会,农行董事长项俊波履新保监会。
中国经济正值微妙时刻。外围市场波动也引发国内诸多担忧,温家宝总理所谓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也引发诸多涟漪。如此情况之下,这一人事变动引发诸多解读。其中公众关心的莫过于证监会之变。
目前,各路人马纷纷撰写“公开信”,直陈新晋主席郭树清,或是建言,或是献策。市况低迷之下,大众无不希望新官能带来证券市场改革三把火,10月末的一波反弹也被不少人士解读为与新主席有关。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改革千头万绪,然而完善发行、退市制度,却是重中之重,这也是中国二级市场彻底市场化的前提。价格机制不理顺,再多监管条文只是“指标而不治本”。
有着海外背景、又曾荣获两届“孙冶方”奖,作为新一代技术官僚代表的郭树清向来被外界认为素有学者风范。对比之下,尚福林作为在任时间最长而唯一无“海归”背景的证监会主席,其在任9年时间,中国A股也几经变迁:上任当日,上证指数1382点;2005年则重归千点,2007年则最高达6124点;今年10月,沪指则险些触碰2300点大底。
如何评价尚福林作为,相信时日一长,各方自有公论。盘点其任期之内,股权分置、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创业板、转融通相关产品及制度推进可圈可点,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在容量上大有突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沪深两家交易所IPO筹集资金总计721亿美元,首次超过香港和美国;沪深两市的股票市值总计达35700亿美元,已经次于纽约证交所。
平心而论,以中国股市今日之体量,加上中国经济加入WTO十年来的开放度,当前市场已非单一玩家能够左右,“政策市”窠臼不复当年浓厚,其反应经济趋势的预见度亦大有进步。然而,在暴涨暴跌、投机成风、老鼠仓泛滥等诸多乱象背后,仍旧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仍旧存在大而不强、法治欠缺、人才匮乏等弊端,最为关键制度短板尤其在于发行、退市制度缺失。
盘点监管者得失,指数并非唯一衡量,但是却道出投资者的万千衷肠。根据《凤凰网》随机调查,今年来账户发生亏损的股民占到95.8%,其中亏损超过70%的股民达到15.2%。
在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上,“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很是醒目。然而讽刺的是,近些年市场低迷,加上再融资与扩容,使得A股被指斥为“圈钱”之声再起,称其“仍处强盗贵族时代 中”。中国股市脱胎于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的主旨之中,政策色彩不可小觑。二十年来,诸多运行机制不畅则直接与间接与此有关,不彻底市场化的结果导致如今诸多两难境地。
最为典型也最集中暴露中国资本市场特征的当属创业板。根据Wind统计最新数据显示,一方面在271只创业板股票中有209只个股复权价格低于其上市首日收盘价,比例接近八成;另一方面创业板高管累计身家高达2553.35亿元,财富过亿元的董事长就有164位,而创业板高管辞职的消息也屡屡见诸报端。
创业板的冰火两重天背后,表面是中国投资者惯有的“炒作”习性,深究下来,却是在于投资渠道的匮乏与二级价格市场化不彻底之过。
当前,发行定价虽然表面上市场化,却缺乏新股配给市场化作为必要配套。在成熟市场,新股发行与否,全在市场状况,因此发行者会自动根据状况决定是否IPO;反观中国A股,“上会”通过与否,则更多受制于行政审批,更加上无退市之虞,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始终炙手可热,使得无数公司把上市融资作为终极目标,设租寻租并不少见,导致中小投资者对于扩容谈而变色,更是难以接受“破发”。
如何将发行制度从核准制逐步过度到注册制,退市制度如何从“无”到“有”,这需要打破当前诸多利益樊笼,需各方智慧突破。不过,类似事件在中国资本市场并非没有先例。以尚福林在任期间,最受争议“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姑且不论评价成效,但是尚福林将这一涉及多方利益的话题下放公共讨论,这一举措值得赞赏并应该得到继承。
回头审视,何为有效监管?国际证监会组织证券(IOSCO)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尺,他们总结了证券监管有三大目标:保护投资者利益;保证市场公平、有效和透明;减少系统风险。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监管在于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友善的博弈场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改革之路尚未完成,“开弓没有回头箭”之言并不落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联系作者 jin.xu@ftchinese.com )
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143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