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金融市场的资本绞肉机(一)

 一、直接融资市场的资本循环
直接融资和信用脱媒
借贷关系形成于信用授受活动,也就是信用资本金的融通,因此信用授受活动也就是金融。信用投机活动产生于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利差投机,因为从最初授信者到最终授信者之间至少存在一个信用投机者或者市场环节,因此信用投机至少存在两次信用授受活动,从而资本金的融通存在中介,我们称之为间接融资;对应地,我们同时将最初的授信者与最终的受信者之间的资本金融通称之为直接融资。在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活动可谓历史悠久,最早见之于商人的高利贷活动,高利贷活动一般而言只能形成简单偶尔的借贷关系,和简单商品交换当中偶尔的物物交换所形成的交易关系类似,这种借贷关系距离有组织和信用授受大量发生的市场阶段甚远。因为信用投机活动的发展,特别是以货币经营者的定点经营和等客上门为基础,越来越多的信用授受活动围绕着货币经营者展开,借贷市场的借贷关系维度也就不断扩展。信用市场将不同时间点和空间点的信用授受者联结起来,同时与所有信用授受活动有关的信息也就经由货币经营者或者信用投机者这个市场枢纽进行传递和交流,同时也为货币经营者控制信用市场准备必要条件,并且操纵信用市场以扩大利差投机。在放任的信用市场机制下,货币经营者或者信用投机者会为了自身的投机利益将市场实际利率水平操纵到产业资本不堪忍受的高度,比如去年民间高利贷的狂欢就是典型的的例子。
很显然,巨大的利差利益同样会引发信用授受活动绕开信用投机中介,最初授信者和最终受信者直接见面以确立他们的之间的借贷关系,这就是信用脱媒。信用脱媒意味着信用活动由原始的直接融资到有组织信用活动的间接融资的发展历程再度向直接融资复归,这种复归是在信用市场更高的发展阶段上进行的。信用脱媒的出现和直接融资的兴起首先基于市场环境的改善,因为广义产业资本循环和信用资本循环的越来越广泛发展、市场交易关系与借贷关系的日益丰富和频繁,在市场的人与人之间或者资本与资本之间直接发展借贷关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因为借贷关系的形成依赖于信用授受双方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点上达到统一,并且彼此的信息沟通顺畅和相互了解,从而借贷关系的形成或者直接融资也就具有现实性,比如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越来越发展的商业信用和民间互助性质的私人借贷就是明显的例子。信用脱媒是对银行或者其他信用机构的大肆扩大利差和炒高市场实际借贷利率的投机活动的否定,直接融资对最初的授信者而言意味着被信用投机者压低的授信利率能够升高,从而获得更多利益,对最终受信者而言意味着被信用投机者抬高的受信利率能够下降;不仅如此,由于直接融资双方达到了信息的比较充分沟通与交流,而且彼此交流的费用在被双方能够接受的基础上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仍然是有利的。信用脱媒不仅来自于信用授受说双方的利益动因,而且还必须克服借贷关系形成的现实障碍。
有价证券的发行是直接融资的最典型的市场形态。就证券的实质而言,它是记录借贷双方债权债务内容与关系的一种凭证,并且由此界定借贷关系的内涵与外延。仅从借贷关系的维度考察,存款凭证和贷款合同都是证券的一种形式,但是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处于信用投机者的地位,从而信用资本在加入产业资本循环之前,信用资本因为银行的利差投机首先要经历一个中介过程;而且因为在借贷关系及其信用投机在时间、空间和信息特点上形成特有的间接融资市场的组织结构,银行在其中担负其特有的信用资本二次匹配功能。不过在这里我们要考察的是直接融资活动中的证券发行。在最初授信者和最终受信者之间进行的直接融资的证券发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定向募集,也就是受信者向特定的几个或者一群授信者提出要求,他们可能彼此熟识,这些授信者对受信者的资本循环的状况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受信者应授信者的要求向授信者进一步提供有关融资的必要的信息,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他们的信用授受活动或者融资活动,受信者获得融通的资本,授信者则获得受信者发行的证券;这种形式也被称为定向募集,定向募集常常发生受信者历史形成的交易关系、借贷关系或者长期性社会联系的人们或者资本当中。另一种形式是面向社会的公开募集,也就是在借贷关系形成之前,授信者是不确定的,因此受信者不得不将自己的信息向社会公开,以达于有意愿的授信者,同时邀请这些人在某个时间和地点见面洽谈,将证券发行给到场的潜在授信者,同时获得融通的资本。证券发行一般是竞价拍卖机制,实际收益率或者利率报价相对较低者优先进行信用授受或者资本金融通。因为授信者向受信者投入资本,也被称为证券投资者。证券本身的设计标准化,以整齐划一的的小金额面值应授信者的投入资本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份额,从而克服信用授受双方资本数量差异上的冲突。
证券市场的资本循环——以借贷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交易关系
实际上在资本主导的市场中,资本投机或者资本增殖对于市场存在与运行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在资本增殖优先的意义上,才有从生产到消费的社会过程和客观后果,这也就是生产和消费被资本的异化。由于投机本身和追求差价利润,投入一定货币资本,获得比投入更多的货币资本,差价越大,资本的所谓利润越大。一步步地,商品的差价,转换为投入货币资本总额和收回货币资本总额的差额,价格投机在人们的认识上自然转换为资本投机或者人们常说的投资——付出货币资本,收回来更多的货币资本。这是资本投机或者资本循环本来的意义。在信用市场或者金融市场,我们知道因为资本的逐利动机使得信用资本的投机行为仍然广泛发生,也就是仍然存在信用资本循环,即使是信用资本循环仍然未能脱离资本循环的一般特征,就是经由市场过程进行投机从而获得投入货币资本总额和收回货币资本总额的差额利益;在信用市场的银行信用投机在信用资本循环中的增殖只不过是以相对价格或者利率加以表示。
证券发行实际上是资本金的融通或者信用授受,因为这种信用授受关系在表面上是以货币资本与证券的换位完成的,因此人们很容易理解为证券具有“价格”,而“价格”的产生也就是实际融通的资本额,因此在证券发行的意义上,这种“价格”的界定是不准确的,是将借贷关系理解成了交易关系。证券发行者或者受信人所获得信用资本或者融资直接加入了广义的的产业资本循环,从而凸显了社会资本资本的集中过程。不过在资本投机增殖或者资本循环的意义上,证券交易市场的形成具有商品市场的类似性。这个市场的形成于授信人之间。因为证券本身的存续期限和授信人能够提供的资本融通的期限不一致,就会产生在证券存续期内授信人在证券到期日以前收回资本的问题,而新的授信人以自己的信用资本对准备退出的授信人进行替代,从而不断接续和维系证券剩下来的授信期限,直到证券的存续期满为止。由此产生了同一种证券中发行人或者受信人提供的证券利益在一个个证券短期持有人之间的分配问题,这种分配是通过证券转手进行的,也就是新的短期信用提供者对欲退出的旧的短期授信者进行替代,从而接续长期的授信过程。这种证券转手或者资本替代,和商品市场的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的换位是相同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而言的证券交易。协商的包含各自利益和损失的资本及其增殖的本利和也就成为证券转让“价格”。这种转手或者换位,是基于证券发行之后的,与证券发行所形成的借贷关系的作为信用资本的货币资本与证券的换位有所不同,不同在于,证券发行所形成的是借贷关系或者信用授受,在这里证券发行者或者受信人得到了资本的融通,从而信用资本经由证券发行者或者受信者之手进入广义的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证券发行者由此离开市场,只是在了结借贷关系的证券到期日向证券的持有者还本付息或者经历长期的的分期偿还本利和之后在证券到期的某个时点按约定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在短期授信者或者证券持有人之间,因为以证券存续期内至少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证券持有者通过资本的替代,他们各自持有期的累计之和才能达到每一张证券的存续期限,因此他们在每一张证券上围绕证券发行人或者受信人所提供的资本增殖利益进行分配。就新进入的资本替代者而言,他是在付出货币资本,从而“购入”了证券,而在他自己确定的到期日他再“出售”自己手中的证券,以图获得更多的货币资本,同时退出授信。在这里,以借贷关系为基础的信用资本循环或者信用投机也就开始了。与商品交易关系类似的是,就信用的中途退出者而言,在他将证券转让出去之后,和这种证券有关的一切就不再和他相干系;同时证券投机的资本替代和商品投机的买卖却是惊人的相同。在资本循环的意义上,此处的市场的证券转让“价格”是资本替代双方协议达成的,而此处的借贷关系凭证也就商品化,成为了资本替代双方的买卖对象或者标的;就单个的证券投机者而言,以证券作为商品化的标的,开始资本的买卖过程,证券投机者先行投入货币资本,与证券换位或者交易,而企图在更高的证券价格上将证券售卖出去,收回更多的货币资本;由此在证券上进行为了实现差价的两次交易,也就是资本投机或者资本循环。在这里证券交易关系是一种基于借贷关系而发展起来的交易关系,同时以这种交易关系为基础,证券买卖者开始他们的投机活动,并且发展出在证券市场的新型的资本循环形式。
在商品市场中,商人利用具有资本优势和信息优势投机获利,而商品生产者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说使用价值是生产者劳动的物化结果,商品消费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作为借贷关系或者信用授受关系凭证的证券,因为在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之间和货币资本的换位,从而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来自于借贷关系,也就是资本因为授信而产生的资本增值能力或者利益,除此之外,证券和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纸没有区别。分取股利是股票的使用价值,分取利息是债券的使用价值,分配结果具有同权同利的要求,这种使用价值,却是为所有的股票或债券持有者共享。发行这些证券筹集的资本的增值,来自于上市公司或者其他机构的牟利活动,按照既定的章程分配,附着于这些证券的资本增值权利来自于证券交易的市场之外,与证券的交易价格无关,正如面包馒头食用充饥的使用价值和面包馒头的价格无关一样。由于股票交易价格的差异存在,获得差价利润的投机活动不可避免。而证券的价值仍然产生于这个特定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中,是不同的证券持有者相互买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依赖于这种的市场交易关系而存在,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差价利润,不能归为股票的收入,而只能归为因为参与投机活动而带来的利益;差价利润和差价损失都是投机活动带来的结果。这就是证券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
金融市场的组织架构
在论述证券市场运行过程之前,有必要考察我国金融市场的组织架构与设置。我们不能不提到证券经纪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这两种常见的企业,也不能不提到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这两个有组织的市场平台。限于文章的目的,这里的考察仅限于与论题有关的方面。在一般的市场中,交易关系或者借贷关系的形成,是通过市场参与者相互寻找和彼此选择完成的。而在金融市场中尽管仍然存在市场参与者的相互选择,比如场外市场的证券交易,但是绝大部分的的市场交易活动是通过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撮合来完成的。在交易所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将自己的意愿与要求委托给经纪公司,并且由经纪公司将委托者的报价提供给交易所平台,按照价格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的撮合成交。
在这里与其他市场投机者不同的是,经纪公司和交易所并未成为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手,从而开展自己的差价投机活动。经纪公司这类企业在产业分工上属于代理服务业,其资本循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经纪公司的资本预付主要体现在经营场所和设施、雇佣劳动力的工资和其它一些日常费用,而资本收回是通过收取每一笔交易的佣金或者手续费来实现的。因为代客买卖的特点,客户在证券买卖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和损失与经纪公司无关。经纪公司资本的循环与增殖,依赖于获得佣金和手续费能否抵偿资本预付而有结余。被经纪公司代理的客户买卖越频繁,对经纪公司越有利,从而也就被经纪公司鼓励。这种资本循环和银行业自有资本的循环一样,同样归于广义的的产业资本循环的范畴。如果证券或者期货经纪公司还兼营自营买卖业务,那么这种自营买卖业务的性质就和一般的谋取差价利益的市场投机活动并无二致,证券自营商在这里是市场的证券买卖者。(待续)
参考文献:
《市场原理和西方经济学批判》,清湖渔夫,
《信用、信用市场及信用资本循环》,清湖渔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