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来,跳槽六次,四次私企,一次集体企业,一次事业单位,纯loser职位。感觉,在私企天天累得要死,鸭梨山大。老板说了算,甚至老板的七大姑八大姨说了也算,所以丝毫不能得罪。而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强度小很多,工资相差不算太大,由于后者的权利制衡机制很强大,即便得罪一两个领导,如果有其他领导力保,还是不会太惨,而如果在私企,基本上得罪了老板或老板亲信就完蛋了。结论,私企资本家对基层员工的剥削基本上是赤裸裸的,而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剥削要收敛很多,当然前者的“工作效率”也自然高了很多——一个人当三个使唤啊,后者恨不得一个人能干的都让俩人干,免得有人私心或者独大什么的。
对于没太大能耐的人来说,虽然一边骂zf如何不好,国企如何垄断(这个基本上属于跟着老板和公知们起哄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最好还是能挤进公有制的企业或单位,因为既然到哪里都是底层,那么相对来说公有制的企业单位“保障性更强一些”,虽然这种保障性会让人变得更懒……
但是由此来说,最不能理解的是,社会上的声音居然也都是要想办法切国企的蛋糕,或者肢解国企交给资本家经营,难道不知道这样是断大家的后路么?(媒体背后有资本利益导向,为资本宣传可以理解,但是对平头百姓来讲,真以为资本家掌握了国企,自己这种撸射就能过的更好吗?)
另外,一直认为,所谓的提高效率,其结果基本上必然就是让更多的人失去工作。从社会角度讲,如果能发现新需求,将冗余人员投入这些新领域的生产,那自然是好的,但如果没那么多需求呢?冗余下来的人,难道只能通过打仗消耗掉吗?如今的战争一旦爆发,恐怕大部分人都很难幸免了啊。
当然了,从更大的角度上看,谁的效率高,谁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就高,所以不断提高效率能让某些实体的力量不断增强,在竞争的压力下,每个实体考虑到自己的生存,如果不能抵抗其他实体的蚕食或者吞噬,自身就会被粉碎消灭,所以每个实体必然都要追求提高效率。所以想要“停止对效率的追求”,恐怕只有世界大一统了才能做到吧。
-
继续反复重申,国企的效率和三资企业已经不相上下了,民企更要靠边站了。
-
其实所谓的“效率”提高,也是靠不住的。
愚蠢小猪和马督工的《刷盘子还是读书》是有道理的。与其让农民“包产到户”增加劳动的积极性,不如提高种植技巧靠谱;与其让工人熬夜加班提高血汗工厂所谓效率,不如减少工作量组织工人学习,提高劳动生产率靠谱。
-
这个还是回到生产的本质,如我前面说言,各种生产最后都是收敛到作坊、个体、家庭,
这个叫做“阿西”,日本曾经有无数个这样的阿西们,现在大多转移到中国,浙江等有
无数个家庭工厂、作坊,每家是用世界最先进的机床在加工一个零件,生产出来后再到上
一层的阿西家加工…最后在大工厂组装成最终的产品…
在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农业等系统中,都是一群傻子们在工作,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都体现不出效率高,只要操作人员没傻到不会操作机器、技术人员没傻到看不懂图纸等,都比不出个人水平的高低,谈不上什么合理的调配,谈不上有人被多剥削等;与领导关系不好一般不是技能的问题,而是处人的水平太低…
目前中国的私有企业基本是小型的接近作坊,自然是效率高,与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属性不同而无法比较;但如果中石油这样的企业私有了,效率与现在没有差别,人事关系也与国有企业的一样—你有资格得罪老总而被开除吗,能见上一面就是你的荣幸了…;所以楼主的比较前提就不对,不是同一规模、属性的单位无法比较…
但是,由于生产都是最后收敛到作坊、个体、家庭的生产,因此体制是有根本作用,公有制下的作坊、人民公社人们无生产积极性、磨洋工,现在的包产到户、作坊实际为私有制属性等生产效率很高使中国30年来高速发展,并且由于已经“私有”使得上几个层次的大型集中生产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都一样,是否改革无本质区别,生产效率实际一样;低层作坊已经是到了最高效率,连小学没毕业的主人也有努力学习成为高技能员工,还经常主动自己出钱请专家来指导,个别人员如李书福赶上机会就成了汽车大王,但一到变成较大的企业的吉利,各方面与国有企业也就没区别了,再也体现不出私有的优越性,经营情况也不是很好…
一个万亩的农场无论是私有还是国有,生产效率一样,但如果分割承包给个人就效率高,中国的农业在改革开放初的效率最高,现在农民已经不太重视种地而对付,效率不高了,所以可以采取集中生产而再土地合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