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货币和变化的市场 作者:真看不懂
这几天刚看到有的网友讨论未来央行会加息的,也有讨论央行会降息的。讨论央行加息观点的出发点是从增强人民币自身价值的角度出发,讨论央行降息的观点是从股市自身的经济造血功能出发,当然这背后有上述作者的思考逻辑的展开,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我的观点来看,中国央行在2012年既不会加息,也不会降息,下面我来说说我的理解。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大概可以简单的称为“数量型调控”,就是不以市场的真实利率走势为参考,只关注调控总量和调控的渠道。
1,调控总量。美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我以前查过,大概在2%左右,不计息。而中国的央行的存准率非常之高,而且计息(央行向商业银行支付成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相对于美国的“信用体系”,我国的信用体系只能称为“次级信用体系”。美国的2%的存款准备金率对应的是0利率,那是因为它拥有健全的银行间头寸拆借利率市场,可统计同时可确认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及存款保障制度。反观我国,并不具有完全的资本价格传导体系。而是高的离谱的存贷款利率差,注水了的GDP,也不具有(广义的,包涵民间借贷市场的)短期银行头寸拆借利率市场及形成机制。在次级信用市场为什么不能采取用“利率”这一调节工具呢?因为在我国的体制下,信用与利率之间没有刚性联系。调节利率并不能使我国微观层面自律,这让我回想起了朱镕基时代解决三角债的难题,就是利率在我国不能有效约束企业借债行为。这才是今天我们只有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总量调节工具的真实原因。也是我国与大多数国家不同,拥有相当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不得不付出高额利息的原因,这是我国真实情况下的无奈的制度设计,是不得不支付的社会成本。
我提醒大家注意今年初央行的表态:
a,广义货币M2增长量为14%,而去年是16%,意味着今年的实际货币供给总量与去年持平。
b,宏观调控已不发生经济崩溃为底线。
从这两句话上,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中国央行2012年的宏观调控目标是偏紧的,所以在一般贸易总体逆差,和人民币升值基本见顶的情况下,以外汇占款的增长来印钞的路已经越来越窄,只有不断释放存款准备金的这条唯一的道路。
2,调控供给渠道。央行的货币供给总的来说,优先提供给了国企和地方政府项目,再通过这样的渠道流入微观市场。比如,某个地方大型土方工程,当地政府已土地抵押获得低息融资,然后以工程外包的方式激活了相关的建材和工程机械类市场。
小结:中国央行的金融制度设计,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依然是计划经济下的宏观调控。这个调控的特点就是总量控制和投放渠道控制。今天说说这种金融制度设计的几个弊端。货币市场的二元结构容易造成内外勾结的坏账。在广义货币投放速度远远大于GDP增长速度的情况下,这种内外勾结的游戏还是可以持续的(货币次级化),当货币投放效率降低,这种内外勾结的货币游戏也将终结。比如,银行怎么会眼看着这样的套利机会而不心动呢?它一定会以各种各样的信托公司的名义去套利它认为可靠的项目获得利差收入。
银行的信托产品对于银行来说,我的理解是表外资产,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小金库”,这些钱在过去以银行的渠道周转,但是却不计入银行存款之内。我注意到这样两个现象:1,银行去年的利润水平非常好。2,外资在卖出中国银行业股份。利润水平好只说明银行的损益表非常好看,其中的关键利润可能来源于银行的信托产品收益(我没确认)。但是问题是今年的银行收益会好吗?或者说今年的银行信托产品收益会好吗?我在前文中提到今年中国的广义货币投放效率非常有可能会持续恶化,那么银行的套利资金也就没有空间了,因为来自于民间的可靠的收益增长是不存在的。最近的一些数字非常明确的反应出了这个现象,比如2-3月,主要商业银行贷款总额持续萎缩,说明民间市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去库存和去杠杆,实体经济已经开始萎缩了。我们还可以从最近的这个数字看到这种萎缩的规模:2月,中国商业银行存款暴增1.6万亿。从贸易逆差来看,存款不具备增长的可能;从资本项下来看,从去年底开始中国利用外资投资的规模已经是在下降的;从热钱来看,人民币近期并没有大幅度的升值和升值预期。所以唯一能解释2月存款暴增的理由是银行表外资产丧失获利空间被迫回到表内,只有这样的解释才是符合经济现实的。这也说明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正在下降,那么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银行在未来无法通过有效的利润增长来弥补潜在的资产减计损失(土地泡沫),所以外国资本获利了结了。这也许是我们看到的银行业存款剧增,收益剧增,而外资却在撤退的原因。
==============================================================================
最后再来谈谈2月份巨额外贸逆差的问题,我推理存在这样一种可能。买过房的网友都知道一个稍微大点的楼盘都有一期,二期。。。什么的,这就是开发商的销售策略(呵呵,我认为就是一种强制诈骗)。这种手法现在也被用到了大宗商品上了。“开发商们”在期货市场上支撑起价格,希望在现货市场上“刚需们”接盘,然后一期,二期的这么卖。。。但刚需们也由于去库存和去杠杆的需要,开发商们可得等一会儿了。可以预见:国内库存一天不去,“开发商们”就会死顶大宗商品价格,不顶中国金融市场就会出大问题。
但是这里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开发商们是有杠杆的,就是他可以用1元钱撬动更多倍数的货币来进口,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甚至暴跌,中国金融机构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外汇风险敞口,因为进口是用美元支付的。
从这一点看,“开发商们”现在急于找到让国内投资再次启动的方法,但这真的很难,没有基建,就没有铜,钢铁和水泥的需求。股市的活性化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美国结束OT2之前,开发商们都要去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也就是意味着大宗商品的进口不会停止,中国经济正在从内部的房地产泡沫风险转化为外部的大宗商品泡沫风险,搞不好,肉就烂在人家锅里了。【可惜,這個坑不是今天才挖的,早就挖好了等着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