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

安邦咨询:中国在什么时候才想起民间资本?

民间资本该何去何从?一直是横亘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道难题。若干年来,党中央和政府都在持续强调要扶助中小企业,要给民间资本以出路,但奈何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当纸面的文件落到实处,却往往变成国进民退,民间金融稍有不慎便成了非法集资的杀头之罪——浙江吴英与湖南曾成杰二审均维持死刑不变,正等待最高法院的核准之中。

市场的不开放与民间资本投融资衔接的不顺畅导致了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出路,变成哄抬市价的游资,活跃在股市、楼市、艺术品、红酒、农产品及中药材等市场,形成浓厚的投机氛围与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却是实体经济趋冷,中小企业融资难,实业家们意兴阑珊,高利润的垄断行业进不去,进得去的下游环节竞争恶化还得赔本倒贴钱。总之,民间资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尴尬之极。

最近这段时间,特别是2011年国庆节温总理调研温州后,对民间资本生存环境的讨论热度陡升,特别是进入2012年后,国务院屡屡表示要落实新36条,将民间资本引入垄断行业,分享经济发展的好处,并给出时间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调上半年便将出台各项细则。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对于中国民间资本而言的确是一则利好,但关键还在于行动,口惠能否实至,这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目前看来,事情似乎正在起变化。

国家能源局16日正式发布《页岩气十二五规划》,确定中国开发页岩气要规模化生产,并提出,页岩气价格将实行市场定价。对于民营资本而言,令人鼓舞的是,由于被纳入独立矿种,不受石油专营权的限制,国家政策在管道运输、使用上并无任何的限制,能源局也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页岩气,包括天然气管道建设、天然气利用。

在此之前,发改委也明确表示,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铁路领域,铁道部也有意“放权”,让地方政府与民营资本也参与到铁路建设这一曾经的禁区之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解决地方债问题思路的表述。在3月14日两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温总理表示,地方债务的偿还可采取资产处置、项目转让和股权出售的方式进行。这凸显了中央政府对待地方债问题的态度,也给了民间资本涉足全球最诱人的基础设施资产市场的机会——从2011年三季报数据来看,沪深股市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整体销售毛利率高达59.27%,最高的重庆路桥竟达89.14%。

这种开放的确令市场刮目相看,但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形势却并没有表面上这样乐观,所开放的这些市场本身已蕴含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政策含义。比如页岩气,虽然“十二五”规划对其前景的描述十分美好,但从现状来看,页岩气开采的前期工作无疑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技术水平与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铁路投资则更不用说,前期投入大,收回成本期限长,且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如今铁道部难解的高负债足以说明问题;至于高利润的基础设施资产,近来有报告指称,公路行业债务总规模预计将超过5万亿元。由此观之,中国市场对民间资本开放的逻辑是,哪里有风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对民间资本开放,变成了政府不愿投,投不起的行业就对民间资本放开,而那些稳赚不赔的,比如石油、银行、烟草行业,仍然坚持对民间资本说不。更有甚者如2009山西煤矿的国有化,地方政府看到民营煤老板赚钱了,不顾反对声浪强行收回。这种开放的逻辑,对于民间资本来说,恐怕也未必是福音。

但是,总的来说,开放比不开放好,多开放比少开放好,早开放比晚开放好。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市场开放不应成为应对债务问题的便宜之策,也不能只是国有资本进行高风险投资的补充,而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深化体制改革,搞清楚政府权力与市场的边界,给予民间资本以稳定的预期。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解决民间资本出路,推动经济转型之道。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落实36条,不能成为政府的一时之举,市场开放也不能成为解决债务问题的便宜之策。体制改革,政府改革,市场放开,厘清政府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实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中国在什么时候想起民间资本?只有在政府缺钱、国企增长乏力之时,才想着让民营资本来撑起市场。希望从今往后,民营资本的地位能够真正有所提高。


您可能也喜欢:
安邦咨询: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程?
谈谈吴英案
谈谈这一届证监会
安邦咨询:短期治标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安邦咨询:中国应奠定投资欧洲的新格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