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为什么不涨价?(刘荻)
2012-02-06
经济学家薛兆丰先生多年来一直在提议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他的理由是目前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价格太低,导致车票供不应求,大家不得不排长队甚 至连夜排队买票,或者去买黄牛票,这样就会造成“租值耗散”,本应属于铁道部门的收入就会落到损公肥私的铁路员工和黄牛党手中,这就相当于国有资产流失。
薛兆丰先生的提议看来是一心为铁道部门和国家考虑,担忧国有资产流失。但奇怪的是薛先生的建议却从未被铁道部门采纳,薛先生多年来的心血不幸付之东 流。铁道部门为什么不采纳这一在薛先生看来是利国利己的建议呢?是由于愚蠢不知涨价的好处,是受制于政治压力不能涨价,还是由于心肠太好、出于同情穷人的 心理不愿涨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须思考一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几乎所有商品都供不应求,商店空空如也,无论买什么都要排长队,但是政府宁愿发票证也不愿涨价,这是什么原因?
匈牙利经济学家、《短缺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体制》的作者亚诺什•科尔奈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官员们愿意制造短缺,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地位, 增加腐败和寻租的机会。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你有权力,能弄到别人弄不到的东西,自然就会有人来找你“走后门”,给你各种好处和贿赂。在食品普遍短缺的六 十年代,售货员和炊事员都是令人羡慕的职业。这就像在今天,只要火车票供不应求,铁路员工就可以和黄牛内外勾结大捞一笔一样。短缺有利于有权者,他们当然 不愿意提高价格了。
有人说,这不正是薛兆丰先生所说的“租值耗散”和“国有资产流失”吗?国家和铁道部门为什么不设法制止,把耗散的租值和流失的国有资产夺回来,火车 票涨价正好可以实现这一目的,铁道部门为什么不做?这种想法是把铁道部之类的国有部门等同于私人企业了。私人企业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它们花的每一分钱都是 自己的,赚的钱也归自己所有(当然也要纳税),因此企业家必须关心价格和利润,必须约束雇员损公肥私的行为,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市场。但是国有企业(尤其是 垄断国企和铁道部一类政企不分的国有部门)既无倒闭之忧,预算约束也是软的(它们可以从国家拿到拨款,可以从国有银行贷款不还,赚了钱也不归自己所有), 因此从来就没有人关心企业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国企中的人关心的是如何跟上级讨价还价多要预算,以及自己如何从企业中多捞一点。这也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 奈的研究结果。而奥地利经济学家米瑟斯则认为,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缺乏价格信号,企业根本无法进行经济核算,也就无从知道自己盈利与否,更无法 进行有益的改革。
说得更明白一点:国有企业根本不是一个市场主体,没有人为了国企的利益去谋划,没有人关心国企盈利与否,也没有人(除了薛兆丰先生之类的经济学家之 外)关心国企的租值是否耗散,国有资产是否流失。国企之中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利益在奔忙,所有人都是要从国企中捞到好处而不是为国企 的利益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有企业就像一个无主物,其租值是必然要耗散的,国有资产是必然要流失的,防止国企“租值耗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近另 一位经济学家谢作诗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公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中也阐述了公有制必然造成租值耗散,国有资产必然流失的道理。
数十年来,苏联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为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所进行的种种尝试都告诉我们,各种企图让国企关心价格和利润的改革(从工人民 主管理企业到市场社会主义)都失败了,只有产权改革(私有化)取得了成功。如果薛兆丰先生认为只要涨价就可以防止国企租值耗散,解决公有制和国企的种种难 题,无异于是在否定前苏联东欧和中国人民多年以来的改革经验。
我们一向不缺想当国师的学者,他们给国家提出种种建议,他们奇怪自己的建议明明有益于国家,为什么不被采纳。这也是同样道理:国家是一个无主物,没有人为它的利益去谋划,政府中的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忙碌。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忽视了这个前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