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信力建 | 大国解体:势所必至

作者:信力建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金陵四大家族之首,“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虽然当王熙凤管事时,这“赫赫扬名,已将百载。”可是,因为实行的是家长制一言堂,其实质正象旁观者古董商冷子兴所说的那样“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王熙凤何尝不知道这点?她就很实在地对前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直言:“大有大的难处”!其实,何止家庭这样?就是那些地跨欧亚雄视百代的大帝国,不也纷纷在“大有大的难处”的悲哀中一一解体,灰飞烟灭么?

先来看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理论上仍是共和制,实际上是一个专制的政体。罗马帝国可以用来表示所有在罗马统治之下的土地。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帝国。罗马疆域的全盛时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总共控制了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根据史料,罗马帝国一般被分为前期帝国(前27年—192年)和后期帝国(193年—476年)两个阶段。前期帝国经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鼎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后期帝国从三世纪危机起,经伊利里亚诸帝、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君士坦丁大帝的帝国,至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将帝国正式分为两部分(395年)。西部在内忧外患中衰落,在476年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个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西罗马帝国灭亡。而东部帝国直到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史学家更多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跟它兴起的原因一样,是战争——可以说战争缔造了罗马帝国,也毁灭了罗马帝国。战争的特点就是高度独裁,统帅说了算。这一特点落实在罗马帝国的治国方略上,自然也就是专制独裁。而如此庞大的帝国靠独裁统治,其资源与合法性都大成问题,这导致了它的最终灭亡。罗马帝国形成之前一百年的混战战争的结果形成了城邦间融合。帝国的形成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建立帝国才去发动战争。整个欧洲就是在不停的分分合合中波动,但是整体却是分多合少。罗马帝国的形成在整个欧洲的历史上是个合并的最高峰, 解体是必然的。

再看看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国家是古代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现今土耳其境内)建立的国家。古代土耳其人在我国历史上又称突厥人,自汉代始世世代代居于我国北方,遂与我中原地区汉民族往来日趋密切。隋开皇三年(583年)东西突厥分立,古代土耳其人划归西突厥的一支,他们以“畜牧为事,随逐水草”。在经过数个世纪中亚民族大迁徙之后,迄至13世纪末停留在小亚细亚的这支突厥人首领奥斯曼一世(1290——1326)宣布独立,自称“苏丹”(即君主),故名奥斯曼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人汲取先进地区的文化,一跃成为中央集权的强大封建帝国。俟苏里曼一世时(1520——1566)达到鼎盛,其疆域东起中东波斯湾,西到匈牙利,北抵高加索,南达北非沿地中海一带,辖红海、黑海、爱琴海及东部地中海,形成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军事封建帝国,总人口达 1400万。然而,在征伐统治过程中,专制制度和军事独裁制度给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阻碍了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庞大的军费开支造成国库枯竭和税收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负担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使帝国元气大伤,日趋衰落。奥斯曼帝国从16世纪末开始国势日衰,17、18世纪帝国日见瓦解。到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门的内哥罗、保加利亚纷纷独立、自治,有的地区则为俄、奥、英所占有。而其本土所在的土耳其,也在凯末尔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月29 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

当然,还不得不提及我们耳熟能详的苏联帝国的崩溃。遥想苏联建国之初,是何等的器宇轩昂:挟据说是人类最先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由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领导,风驰电掣,气壮山河, 1922年12月30日在世界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其时也,它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有东欧的大部分,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陆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等国接壤。在世界舞台上也是雄姿英发,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且是与美国并列的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然而,就这么一个曾经牛皮哄哄的超级大国,因为奉行斯大林模式的治国方式——具体说来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具体说来,起码有以下三点:首先,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和僵化。苏联政权高度集中,一切政策由最高领导人决策,并通过行政命令实施。整个国家以“官本位”为核心、“长官意志”为根本。党的机构占有和控制了社会全部资源、人实施。采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社会舆论绝对一统化。其次,计划经济的恶果。计划经济是资源配置方式,并不是整理政治权力。统制经济是国家用政治权力,将一切社会资源和经济活动集中统一管制,彻底否定市场,对资源强制配置,一般只运用战争和重大 自然 灾难境况时。由于集权,苏联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半计划半统制经济。最后是严重的集体腐败。在苏联,当权者在 法律 名义上不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却凭着政治权势,享受高薪、豪华住宅、特供商品和免费休假,并通过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占更多财富,腐败已成为整个党政机关的集体行为。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于是,人们看到: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15个加盟共和国和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组成。苏联解体后分裂出15个国家——用苏东坡的话来说就是“固一世之雄也,如今安在哉?”

看完外国,再不妨看看我们自己。离我们最近的满清帝国,也曾辉煌一时。史料记载: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岛礁),西南达西藏的达旺地区、云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区等18世纪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贡国缅甸北部,西尽咸海与葱岭地区,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巴尔喀什湖,东北抵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澎湖群岛。极盛时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千米除此之外,许多周边国家,也都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在盛清之时的藩属有:东边的朝鲜、琉球,中南半岛有安南(越南)、南掌(老挝)、暹罗(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西南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中亚西亚有浩罕、哈萨克、布鲁特、布哈尔、山克、爱乌罕(阿富汗)等藩属国。

然而,大有大的难处——这难处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国际势力的觊觎入侵。进入19世纪尤其是近代时期,由于清朝专制制度不思改进,拒绝民主自由的现代思潮,由此导致的,最终丢失香港、澳门、外东北(包括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千米,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萨哈林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18世纪的清朝以及部分朝贡国土,分别于1858年和1860年被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未收回)、新疆极西帕米尔高原(巴尔喀什湖之东南、伊犁以西、以及喷赤河以东的帕米尔等地区约4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于1864年被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未收回)、台湾和澎湖列岛(1895年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和澎湖主权移交给中华民国)近4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再次,则是国内革命,由于拒绝宪政,满清最终引发革命,1911年,武昌城下一声炮响,旋即包括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广东以及四川、山东等地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满清帝国因此解体,后在一代枭雄袁世凯的上下其手下,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一代帝国最终灰飞烟灭。此诚如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一文中所言:“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的起一种大联合运动。武昌一声炮响,各省咨议局先后十日间,各自开一场会议,发一篇宣言,那二百多年霸占铺产的掌柜,便乖乖的把全盘交出,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便头角峥嵘的诞生出来了”。

这些大国解体的历史似乎告诉我们这样一条规律:如果一个国家非常庞大,与此同时,这个国家又不具备调集全国优良资源进行国家管理国家治理的民主制度的话,那唯一的结局就是在一度辉煌后灰飞烟灭。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

這篇是偶看過最大膽和立場鮮明的關於分裂論的文字了~

實話說,偶也相信國家的最終消亡說,但是,趕腳跟烏托邦可以一拼。。。因此,不現實。

分裂論在現在也不現實。。。聯邦制或可一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