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 世界经济学家 吴东华
写于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我的博客http://wudonghua020.blog.163.com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从特区经济向区域经济发展,特区经济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地理上容易成功,其二是财税扶持政策。后来,区域经济沿着这两个特征前进,经济开发区演变成财税扶持政策这个特征,成为区域经济的子类。再到后来演变成产业集群、制造业外迁只要总部经济、服务业经济和金融业,现在演变成创新推动转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环保经济,社会公民经济,等等。那么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把握?
我认为,凭交通优势、财税优势、配套产业链优势、资金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这都是高投资、高污染、高信贷、高出口、低利润率的模式,处于全球制造业附加值的最下端。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国内外经济学家大多认为走技术创新、走世界品牌道路,我认为,这种思维的特征仍然是以企业为基本特征,比如并购、重组、控股、收购、买技术等等,比如鼓励竞争,限制政府管事,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央行独立性等等。
但是笔者并不认可这些,笔者强调的是以单一产品为基本特征,地方政府不能抓企业,而要抓产品,通过单一产品股份制迅速抱团产生大企业,这才是政府应该管的事。我认为,政府不应全面退出市场,而应在单一产品股份制方面强势进入市场。现在许多经济学家批评的政府干预过多,而我却认为政府没干预、不管事。或许是不应该进入的却进入了,该进行干预的却处于空白状态。显然,地方政府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站对位置做对事,这与思维僵化有关。
只有先解放地方政府管理思维,才能推动地方经济朝竞争力方面前进。
行文至此,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模式是什么?
答案很明显,培养产品竞争力,而高喊技术转型、品牌转型,我认为是股浮夸风。这些是产品竞争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水到渠成的,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来的。很明显,现在高喊变成空口号了,没有实际意义。
我对当下沿海各省市经济转型的推进深表担忧,弄不好变成鸡飞蛋打,传统制造业因外迁而出现产业空心化,非制造业由于规模难以迅速做大,这样,变成中国经济步美国模式。
德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是中国的榜样吗?
我认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德国由于8年未加工资,导致劳工成本比欧元区普遍低30%-50%。另外,德国发展工业,法国发展农业的分工,使德国工业总规模较大,农业难以迅速扩大规模。但是具体到单个的企业,一是靠廉价工资,二是靠政府财政高补贴,三是开技术领先于欧元区国家,四是德国日、周、一辈子工作时间较欧元区国家长,能摊低劳工成本,由于退休年龄往后,进一步导致德国国家社会保障成本便宜。如果德国工资上升30%-50%,恐怕德国的企业、就业都会发生灾难性后果。所以没必要把德国中小高科技企业捧为中国企业的榜样。另外,德国下降补贴的三分之二,太阳能等企业既不能从银行获得信贷,又不能从政府获得补贴性利润,面临倒闭或被收购,这就是中国经济学家们捧为宝贝的德国榜样,没捧到一个季度就失败了。
外包模式是否符合中国企业的发展呢?
我认为,这种模式是技术兴企、品牌兴企之后的世界模式,但是无法带动本国就业,美日经济衰退已经说明这种模式是失败的,更何况中国是13亿人口,中国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股权全球分散化,而非控股权、拍板权这种毒品这种白粉,这相当于把企业这棵大树无数的根延伸到无数国家无数企业的股权合作中去,这才是最稳定最屹立不倒的经济模式。
综上所述,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以产品竞争力为基础,顺势完成技术转型、品牌转规则转型,未来最完美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非现在的跨国企业控股模式,而是非控股的全球无数国家无数企业股权合作模式,这是中国企业的根从本国转变成全球无数个国家无数个企业。中国各地政府、中国企业家们还没有意识到这点,有待转变思维,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历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